很多人移民到一个地方?
我,80后,北京人。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有很多外国人,因为那时候的使馆区就在东三环附近,所以经常能看到很多外国人的身影。 后来,长大了,出去留学了,发现外国人的影子越来越少见了(除了首都外交使团成员)。再回到北京的时候,突然发现东三环边上多了好多高档的涉外酒店和会所;然后,又过了好久,又有了奥运村、鸟巢和水立方等一系列体育和文化建筑。这时候才开始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他们后裔的身影。
我想说的是,其实一个城市的“外来人口”是有周期规律的,这个周期跟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发展阶段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
1. 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往往是以一个部落或族群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郑州商城遗址、洛阳西周王城遗址等。这些古城的城墙基本上都被后世的城市建在了里面当地基并拓宽加高。现在的考古发掘一般能够看到二里头文化的上层叠压在郑州商城遗址之上,而洛阳古城又叠压在西周王城的废墟之上去发展。这样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每个城市的外城墙基本都是内城墙的数倍甚至更多,且往往呈方形,例如西安、洛阳、开封等等。这些城里都是土台子,上面盖房子。
2.春秋战国之后,铁器出现,城市规划开始从正方形演变到长方形。同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很多原本属于民间的思想被提到学者的位置上加以研究。这使得东方文化中第一次充满了理性思辨的精神,也影响了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文明的发展方向。这时的建筑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在原来的土地上挖个坑立个墙就可以算做“城”了,而是需要规划。因此可以看到不少方形的城池,但是内部已经被分割成一块块的区域。这种城市布局的方式一直影响到了今天,只是中间被秦统一天下后的郡县制打断了一下而已。
3.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封建分封制。从此天子诸侯的爵位变成了行政级别的命名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与此同时,秦也开始用筑长城、修直道、治黄河等方式治理水患,开发西北,连接欧亚。但是这样的大工程并不是在原来的土地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而是广征民夫耗时耗力地建立起来的新的交通线和防御工事。由于当时商业还没有复兴,人们出行并不方便,所以这种大规模迁移人口的做法并没有对原有地域的文化产生什么冲击。
4.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汉民族的地位,开启了同姓王制度。汉初实行同姓王制度的结果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这一制度到了武帝时有所改进。但无论怎么样,这时的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这看似是一个让诸侯王利益得到保障的手段,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通过推恩令,汉武帝削夺了王国的手中的权力,使得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然而推恩令推行的前提是汉王朝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正是依靠这种军事实力和制度设计,汉王朝解决了异姓王的问题,同时也为后来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