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学校好坏?
作为一个在几所一流大学都读过书的人,我倒觉得选择大学无他,唯两字“适合”而已!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排名问题。国内有个排行榜叫ARWU,中文简称上海交大软科版,这个排行比较客观,与QS的排名风格类似;还有另一个著名的排行,就是CU GSD(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的排行,这两个排行都是综合性的,把大学的各种指标加权以后计算出来的名次。这两个排行都可以在网上查到,非常便捷。以这两个排行作为主要依据来衡量一所大学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这两种排行都有他们的不足之处,尤其是CU GSD的名次看起来经常令人摸不着头脑,原因是它每次只排前100的大学,而在这100所大学里,有些学校的名次变化非常大,比如有一次我就发现某校从50名开外一下子窜到了第23名,这种忽高忽低的排行很能误导人。所以以我在三所名校的学习经历来看,用这样的方法来选大学是很不靠谱的。
那么应该用什么标准来选大学呢?我的答案是:适合!什么是适合?简单来说就是:先选好地方,然后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你所向往的院校,如果没有,再看看附近的地方有没有你喜欢的学校,最后考虑距离问题(交通、生活便利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学除了教学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为社会培养公民道德。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的所在地其实很有讲究。你所在的大学所在的城市如果让你觉得很舒服,那这个大学基本也就差不了。
为什么我要把城市因素放在选拔高校的第一位呢?因为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知识,还在塑造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学校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如果大学在城市中位于偏僻之地,那么学生上课一般都要乘校车,而坐校车的时间正是学生培养价值观的最佳时间。
我曾在某校读硕士,因为地处郊区,每天坐车上学的时候就能看到路旁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XX欢迎你”(XX为当地地名)。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该省的省会,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地级市的口号。这句话天天在眼前晃,我心中自然就不自觉地给自己暗示:我是这里的一个过客,我不属于这儿……就这样,一个口号让我潜意识里为自己筑起了心理防线,而这样对建立自信和归属感是很不利的。
当然,我不是说偏远地区的大学就不好,毕竟大学最重要的是教学,而不是培养价值观。然而,如果一所大学能让你觉得舒服(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校园氛围),那就说明这所大学的教学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从这一层面讲,选择大学其实就是选择城市,然后是寻找你理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