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就读民办初中学校原因?
坐标上海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在老浦东上学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了,为了她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将来中考压力,选择了民办初中,但是今年民办摇号新政让民办学校的入学风险加大很多。 作为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真的不知道走过多少弯路。
女儿从出生就开始准备择校,一开始了解的是黄浦区的卢湾中学,作为百年老校,学校质量有保障,再加上对口的文庙街小学也是黄浦区有名的。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在女儿幼升小的时候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了校长(因为不认识街道的领导,所以没有办法安排到校的直接录取),虽然没买到校长的“票”,但好在也拿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女儿上小学后,我加入了黄浦家长的交流群,里面都是孩子在读的家长,或了解学校动态的朋友。很快发现,女儿所在的班里有几个孩子是因为学区调剂过来的,因为文庙小学对口的两个小区人户一致的人数比往年多了好多,于是调到了另一个校区。
后来了解到一个情况,就是由于今年政府大力新建公办校区,于是原位于北校区的部分班级调整到南校区去,据说是因为南北校区教学质量没有区别,都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当然这些只是听说,不过确实感觉入学的风险还是挺大的。毕竟公办学校有政府买单,民办学校要自己养活自己。 接着又遇到了疫情,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本以为会影响新学期的开学,没想到开学后没多久就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暑假开始了,可是通知书里的地址让我们犯了愁!如果回原户籍地上学,那么孩子就要转学,意味着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如果在沪落户的地址上学,那势必面临着父母一方随迁落户的问题,毕竟原来以为可以借助学区落户的家长们都已经做好了落户的准备。就在我们犹豫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教育局的通知,所有跨区入学的学生都需要备案,并且要在学籍系统中标识“跨区”,这样孩子以后参加高考会被限考的。
于是赶紧联系学校改地址,还好来得及。 虽然有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心里的石头并没有落地,始终觉得孩子的学业就像坐在一艘小船上,而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只能紧紧拉着船桨,希望能在风浪中稳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