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算留学生吗?

巴小凤巴小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日前,教育部宣布取消国内学生出国学习资格。新规称,自2017年1月开始,学生出入境必须学习相应的国外高中大学预科课程,语言考试达到规定的要求。此前,教育部也曾发布《关于规范境外教育服务机构境外培训业务的通知》,禁止“跨境培训”,即限制“公派”、“自费”的境外培训。今年3月,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外设立的四所孔子学院将被撤销。一时间,“留学”概念陷入混乱。

出境不算留学生了吗?

实际上,从1978年高校开始恢复招收留学生起,中国一直把在海外学习一年的中国公民统称为留学生,无论这类学生最终是续本、续硕、还是攻读别的课程。官方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在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期间,因成绩不合格、中途退学和违反母校的规章制度而被开除学籍或自行退学,以及学习满一学年以上,在完成学业后即可申办留学人员回国人员证明,可以凭借该证明办理就业报到、出境入境等方面的相关手续,被视为留学人员。而对于未满一学年以上,或者尚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中国公立学校学生,以及未完成学业被学校开除或退学的学生,必须满学年以上才可办理留学人员回国人员证明。

在官方口径中,“出境的不算留学生”。对这样的说法,许多人并不认可。有高校曾在2014年公开表示,将用4至5年的时间把在校生规模扩大至1万人;同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对外籍和海外留学人才的吸引力度提高到1万人,以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这一计划即所谓的“千人计划”。

而实际上,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网上,可以找到“其他国家奖学金”栏,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热门留学国家的奖学金计划均在此列,申请程序、时间、金额均得到公布。从公布的条件来看,这些奖学金只为赴外国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国家公派”的奖学金,也只为公派留学的人员发放。

在大家普遍推崇欧美国家的今天,“千人计划”的重点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事实上,上述国家并没有中国所谓的“海归”、“留学”、“公派”的概念,它们的法律没有对留学生的身份、学历做相关规定。而一旦中国学生进入这些国家的学校学习,中国只能认同其接受的是留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在中国接受过相应教育,不能按照公派留学人员对待。这意味着,凡是按照“千人计划”通过学校或基金会申请到上述国家的中国学生,在毕业返回中国后,将很难获得留学回国人员优待,甚至会被视为非法滞留。

难道,我们要先修一年预科算留学生?

在其他国家,没有类似中国“自费、公派”之分,只有“境内、境外”划分。在美国,进入四年制大学以上的外国学生必须获得I-20或DS-2019表。只要持有这类表格,即被视为美国留学生,享受相应的美国学生权利,如学生贷款、奖学金等。一旦离开美国,这类学生即被视为完成学业。他们不被允许以学生身份继续留在美国,除非找到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即H4签证)担保。另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东南亚学生,在英语国家学习一段时间后,以“技术移民”申请转永久居民时更有优势,这也迫使更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自费出国。

欧洲国家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学院或国际部,学生不分本国、外国,都统一在学校正式注册,毕业后持学校颁发的学位证和翻译成俄文的证书副本去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备案,取得俄罗斯国籍或者继续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中国学生要出国,现在唯一的出路是考英语,除非你申请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或者在“一带一路”国家。但是,中国的学生去那些国家做志愿者项目,虽然可以拿到外国学校的文凭,但回国后并不一定受到认可,也很难获得“留学生”待遇。

那么,中国的法律有规定,中国学生必须先修一年预科的话,那么我们实际上就变成了日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家的留学生。或者,我们修改法律,把在国外先修一年预科为中国学生获得了接受世界一流教育的必要准备工作,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所不具备的。但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终身制,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就去选择接受这种“世界一流教育”。

去欧洲读本科的路已被堵死

根据1966年签定的《中欧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纲要》,中国与欧共体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据当时称,中国高等教育部选择十所高等院校作为重点,积极研究欧洲高等教育模式,并逐步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使之更加灵活、完善,最终接近欧共体的水平。之后,中国与欧洲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签订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在那一时期,赴欧留学的热度很高,尤其是法国。但是,由于法国对留学生的管制非常严格,还有“一年制硕士”的称呼,中国学生觉得在学术水平上没有获得真正的提升,于是选择去其他国家。

去美国的中国学生因为不能获得奖学金,而且必须参加当地的语言考试,所以去的人数最少。到美国需要语言培训,到欧洲不需要,这使欧洲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尤其是英国,因为英联邦的教育制度,与中国较为接轨。“9·11”事件后,欧洲的安全形势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加上中国高校不断“升格”,更多公立普通本科学校诞生,许多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不致因经济原因而让子女辍学;加上中国学生进入国内高校的门槛也不断提高,更多学生无缘211。客观上,去欧洲留学的人越来越少。

不过,即使中国再优秀的学生,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对欧洲教育制度、人文历史、生活方式全面了解,在“千辛万苦”获得欧洲学校的文凭后,如何让他们获得在中国高校教欧洲语言和文化的资格?况且,中国没有一个欧洲语种的“国别”研究机构可以培育出中国的欧洲专家,中国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