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哪个好?
就今天而言,亚洲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35亿),比欧洲的贫困线以下人口(约7.2亿)要多40%左右。但20年后情况就会发生逆转了。到21世纪中叶,亚洲的极度贫困人口数量会降至12亿,而欧洲的极度贫困人口则会暴涨至1.8亿。 这是“千年发展目标”与“欧洲新战略”的对比数据。
“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制定的一个全球发展计划,旨在消除极端贫困;“欧洲新战略”则是欧盟为减少内部不平等而设立的目标。两个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衡量标准——贫困率或贫困线以下人口的百分比。 对两个目标进行比较的时候,还要考虑人口因素,因为实现目标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国家。为了比较两个地区的目标实现状况,必须将每个地区内所有国家的总贫困率加在一起然后除以该地区总人口。这样计算出来的数值才具有可比性。 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巨大体量,不考虑中国的情况下仅讨论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因此这里只讨论亚洲和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先说一下背景知识。目前对于“新贫线”(即新战略的贫困线)存在国际共识,以每天生活费不足1.9美元作为贫穷线的定义。低于这条线的人被定义为极度贫困人口。 根据上述基准,现在亚洲的极度贫困人口约为35亿,占亚洲总人口的将近一半。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虽然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很小,但是绝对量仍然很高。比如日本的极度贫困人口有400多万,几乎是日本全国残疾人的两倍,接近日本政府为每个公民补贴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5倍多。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亚洲的贫困问题会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会越来越慢。到21世纪中叶,即使亚洲各国都能实现经济腾飞,也几乎不可能全部消灭极贫人口。 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5年最富有的20%的人群占据了全世界总收入的60%以上。而最穷的20%的人群则仅仅获得了2%的总收入。这种贫富分化是全球性的。即使是欧洲这样的高收入、高税收地区也是如此。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计,欧盟国内收入的50%都被分配给了中低收入群体,而最富有的10%的人群获得的收入则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高于40%。
所以从全球来看,想彻底消除极度贫困人口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怎样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总会有少部分人处在收入分配的最底部。他们可能丧失工作机会,也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找到工作。而且这些人往往分布最广,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社会福利的最大获得者。 但是如果考虑中国的情况,情形又会变得不同。
首先中国的高收入者很少,2015年中国最富有的10%人群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只有6%,而最穷的10%的人群却获得了12%的收入。其次中国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第三是中国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很高,而且农民的收入很低。因此如果把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放在一起考虑,到21世纪中叶完全有可能实现消除极度贫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