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导师简历怎么做?
需要明确的就是,国外的导师(Advisor)和国内的“导师”概念是不一样的! 国外PhD的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是作为科研人员的最高学位,拿这个学位的人必须对自己的研究方法有完整的了解,能做出独立的科研贡献并且对行业/领域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大多数的博士录取都是建立在申请者已经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简单来说就是,申请者虽然可能被自己学校的教师指导(一般一年左右)做出可以发表论文的水平,但是最后取得博士学位还是需要独立作出研究成果的。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教授/导师的作用其实没那么重要。
而Master by Research(研究型硕士)相对就“亲民”很多了。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导师。因为一般这种项目的时间比较宽裕(1-2年),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导师沟通、讨论科研计划并执行。因此导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你的研究计划的构架,你实验的具体内容,甚至是你如何开展这些实验,最终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论文写作中的框架和思路,乃至用词和语法结构,都可能在和导师的深入交流后得到反馈。
基于这样的区别,我们的建议是:对于申请Phd的同学,可以在开始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就同时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寻找相应的学术大牛作为未来的导师。在申请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材料之外,可以附加一份长一点的陈述(Statement)解释你选择这位导师的原因以及你对未来研究的设想。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招生老师先熟悉你(降低面试率)的同时,让导师提前感受到你的研究兴趣和潜力(增加录取机会)。
而对于Master by Research的学生来说,在选择目标学校和导师的基础上,可以先和潜在的导师做一些基本的沟通,然后在定校的时候把导师的意见结合学校及项目的要求综合考虑。 在确定导师的前提下,完善其他申请材料,提高录取率;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导师的情况下,先提出申请,然后再逐步联系(增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