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如何申请牛津大学?
2016年7月,我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拿到了数学+经济双硕士学位; 2016年8月,我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笔试(TSA)和一轮面试; 2016年9月底,我收到了牛津的offer,选的是最难进的数学系; 2016年10月初,我去牛津报了名。 在报名之前,我先后给四所英国学校投了简历(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在报名之后,我又给另外三所(UCL、KCL、杜伦)补递了申请材料。 最终,我拿到了其中三所学校的offer——牛津大学(offer holder)、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杜伦大学(Durham),并选择了牛津。
关于如何申请国外高校,我总结了一下之前的经验,写下这篇干货。希望对有同样梦想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本科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经济学专业。大一结束后,因为对数学很感兴趣,所以我转到北大数院(当时学院规定每个学期只能转一门课程,所以是大一下学期末才转入的),继续读经济学。 高中的时候我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因此本科期间我修了北大诸多关于宗教学的课程(北大文科很多专业都是不需要修专业课就能旁听的)。我还选修了清华计算机系和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若干课程。
本科期间,我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拿到北京赛区一等奖;还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拿到了二等奖(M奖)。 我大三时去台湾交换了一学期,辅修了台湾大学的经济学。大四时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换了一年,主要学了量化方法和计量经济学。
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最看重的是学校能否提供我所喜欢的学科(偏数理的经济),第二看重的是教授的人品及科研能力,第三看重的是同学组成。 由于我在国内本科时期已经修了比较多的数理和经济方面的学分,所以出国读研选择申数学或者申金工的话是可以免修不少的课的。基于这个考虑,我申请了三个以math/economics作为核心的专业——牛津的MMF, LSE的MFE, UIC的DS&E(这两个项目同属一个学院,而且据说有很多共同的课程)。
不过最后我选择了不申以上三个项目,而是申了一个最不容易进的学院——牛津的数学系。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想再换个环境,因为这三个项目的录取流程我都已熟悉;另一个是我听说数学系的面试轮次少,而其他几个项目都是轮次多且难度高。
我的留学中介告诉我,如果我申MMF的话几乎可以百分百被录取(因为我达到条件并且先行提交申请了);但是如果我申DS&E的话可能就要刷掉一半的人(这个项目对背景要求很高且有考试)。最终我没有申MMF,而是选了不太确定的DS&E;结果我的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到了明年春季我仍可能被拒掉……真是坑啊…… 所以大家在选校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但是一定要记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学校和专业的偏好! 接下来具体说一下不同阶段的准备过程。
我是先申请的硕士,计划本硕连读。因此是在研究生阶段准备的留学申请。 大三下和大四上分别拿了两个master的offer,都是金工(MFE/DS&E)。 但是后来经过认真考虑,我觉得自己还是想申数统(MMF/STOR)的方向,于是又跟中介商量重申。这个时候我已经完成了在宾大的学业,正在台湾做交换生。 中介帮我重新弄了PS和cv,并找了两个ps的推荐人(都是圈内大牛)。 PS的内容重点放在我过去做过的研究上,包括我参加过的比赛和对相关领域的影响等。
为了补充CV的空白,我还特意写了一篇短一点的解释性文章。 在明年三月前我把所有材料都送交了,等待学校的审核。在此同时,我也开始着手准备oxbridge的笔试+面试。 关于笔试,我准备了TSA、PAT、NSQT和HLQT。 TSA主要靠平时练习,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考前看几套往年真题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关注题目类型,因为每一类都有相应的解题方法。
PAT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复习,看了《题典》和过去十年真题。除了做习题外,还要将经典题目整理出来,搞清楚每一步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在临考时可以有方向性地去做题,效率就会比较高。 NSQT和HLQT主要是做题,没怎么复习。因为这两项测试的题目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如果提前复习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建议小伙伴们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对于面试,我是从年初就开始准备的。先看了面经(网上有很多),然后做了模拟面试(淘宝上有),最后看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我认为面试最主要的还是准备一个问题集,把问题集中起来回答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且最好能把这些问题汇总成一篇长一点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