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中国人为什么到澳大利亚淘金?
18世纪中晚期开始,西欧出现了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劳动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相反贫富差距极大拉大,大量的欧洲人失业,社会矛盾加剧。而当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已经基本被西班牙、英国、法国所瓜分,西欧国家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殖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澳洲,希望可以从这块大陆上获得新的土地和资源来填补自己的缺口。
于是从1788年开始,第一批流放犯被运送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伯兰(Berrry)港殖民。这些犯人里面有不少是政治犯和经济犯,他们的任务最初是被分配到农场或甘蔗种植园劳动,但是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加,这种分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少人获得了自由,并在后来的垦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到了19世纪30年代,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鸦片贸易的地位受到挑战,英国政府因此对该公司加以处罚,同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开始大举向中国走私鸦片,并由此引发了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战后中英双方订立《南京条约》,除赔偿外,英国还获得在广州附近通商以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权利。
自此之后,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都以千万计,鸦片贸易成为英国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在1856年到1909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出了约4.5亿磅(相当于现在的45万吨)的鸦片,获取了7亿多英镑的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大部分都被皇家烟草公司所吞没。
除了皇家烟草公司以外,还有英属哥伦比亚烟叶公司、加勒比海烟草公司等大型企业,它们大量收购各殖民地的鸦片,然后集中运到英国加工,再销售到世界各地。 正是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刺激了中国百姓吸食鸦片风气的高涨。据史料记载,鸦片烟馆在当时的中国城乡各地皆有存在,而在通都大邑,则尤其多见。许多人因吸食鸦片而导致家业败落、倾家荡产乃至卖儿鬻女者也不在少数。
由于吸烟的人群以穷人居多,而富人们又大多有吸食雪茄和烟叶的习惯,所以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实际上是对其富裕阶层征税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1856年,中英两国因通商问题再起争端,随后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次战争的直接原因虽然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允许西方人在中国沿海通商和居住,但同时英国也希望能在中国政府中取得一些实际利益,比如租借一个海军基地等。
当时清廷派大臣耆英与英方代表谈判,英方提出的要求中就有让清朝政府向英国走私鸦片的条款,不过该条款后被删除。 不过,尽管中方的档案中没有记载这一事件,但有英方记载,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中确有这样的内容:“彼此不以偷窃货物为由,停止各海关之调查及扣留。”这就是说,只要不抓到手里,英国就承认中国政府的合法性,也默认了非法的鸦片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