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高福利社会吗?
首先明确一点,香港不是一个高福利的社会。 香港社会福利的主要对象是香港的永久居民和持香港身份证的非永久居民,对大陆居民的福利很少(除了港珠澳大桥的珠海一段对大陆户籍的人员实行8000元/年的过桥费优惠外);而对于外籍人士,则基本没有社会的福利。对于大多数内地人来香港后,都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来转接自己的社保,达到退休养老的目的。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都是高速增长的,在60年代到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前,GDP年均增长达到了7%以上,而同期的台湾和韩国也都保持了5-6%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税收的增长,因此香港政府有能力不断投入资金到社会各项福利事业中去——从公共医疗、教育,乃至住房补贴等等,都体现出了政府对社会福利的高度重视。
但进入21世纪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香港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2003年遭遇非典后,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香港也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直到最近几年的互联网新经济,才给香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无论是香港本地还是新来的移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其实一直在缩水。 原因也很清楚,香港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香港本土出生的人口持续减少,而新移民带来的劳动力却在持续增长,为了控制人口占比,香港政府只能对外地人口严格控制,同时缩减本土人口的福利政策。
当然,对于香港本地人而言,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下降,毕竟他们的身份本身就是中高位收入的保障。但对于新移民来说,之前通过申请社会福利住房,子女享受免费公立教育,或者靠政府提供的医疗补助的期待都已经化为泡影。随着政府收入增长能力的削弱和财政赤字的扩大,未来新移民恐怕很难再有指望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