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尔本有华人区吗?
以前,墨尔本的华人群体主要居住在墨尔本东南部的Box Hill和西南部的Croydon,现在则逐渐向城市中心迁移。 在1980年代移民潮中来到澳大利亚的人当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他们最初多在制造业或建筑业找到工作,后来逐渐开始创业,开设中餐馆、超市等,并逐步在维州形成华人社区。 这些新移民起初居住的区域多被本地人称之为“chinese ghetto”(华人街);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隔绝以及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区域成为了社会问题频发之地——犯罪率高居不下,家庭暴力、吸毒问题也屡禁不止。 为了改善现状,从1996年起维多利亚州政府便开始在华人聚居地推行双语计划,在中小学设立汉语课并提供奖学金。同时,州政府和当地机构还积极推动建立华文媒体和网络文化,鼓励华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如今华人在澳公民中的比例已上升至5.7%,而在维州的居民中则已达4.9%。
随着华人的不断融入,曾经的“chinese ghetto”正在逐渐消失。
澳大利亚墨尔本华人区有“小中国城”,“大中国城”也有,前者是在 CBD 以内,后者则是以 Box Hill 以及 Ashburry, Reserf, Glen 我前年买房子时看过一家中介公司专门给华人服务的,上面就详细记载了这些可以居住的华人区。而且附近有华人子弟学校。
澳洲华人占全国总人口近百分之十,因此,每一个州和首府城市都有华人区。居住在那里的好处是语言上没有隔阂,生活方面容易适应,坏处是容易被“圈牢”(被局限或被孤立),不利于与当地居民交流,更不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子女上学也难以入主流程(main stream)。所以华人区往往是新来澳洲还不稳定的居民选择的地方。
不过,一些城市华人区的房价比它周围的房价高得多(比如悉尼的Burwood)。如果你家经济条件许可,又想买套升值快的房子,你可以选在距离华人区不远的地方,例如悉尼的strathfield。这样你可以一边享受华人区的便利,一边享受其它区域的升值,还不影响子女上学。至于娱乐设施和购物中心嘛,不管在哪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