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学研究生怎么样?
现在国家全面放开老年人这个群体,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资源开始投入这一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老年病学的研究还是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就科研能力而言,由于基础医学在科研设计上的严格要求和临床医学对时效性的要求,个人感觉老年病科研的难度相对适中。不过由于作为公卫体系下的二级学科,老年病的科研资金相比肿瘤、心内等热门专业还是要少很多。
就业前景来讲,如果继续深造进入临床或者疾控系统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资本力量的崛起,医养结合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倡导和实践,这方面的工作入职门槛相对较低但工作强度较大。 至于您提到的这个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取决于您未来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还要看具体的培养方案。如果未来想在基层从事医疗工作,那么这个专业将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希望以后能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工作,则建议选择内外科相关专业。当然,如果有志于从事老年病研究的话,欢迎来老年病研究所学习~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21世纪世界人口老年化的大趋势,中国人口的老年化在未来的25年当中将成为全球人口老年化最突出的国家。在2015年左右中国的人口将进入高度老年化阶段。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人口素质的老年化,从而引发了各种老年病的流行。老年医学已成为新世纪医学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前沿之一。
上海老年医学研究所于1996年经上海市卫生局和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同年经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1999年9月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同年老年医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11月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后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医学遗传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成为中国医学遗传学重点学科的一部分。2001年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重点实验室”复审。2002年9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11月老年医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上海老年医学研究所依托医院的临床优势,以老年医学为主攻方向。现有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流行病学、衰老学、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实验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3名、讲师3名、主管技师3名、医师2名、助教2名,承担着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及培养工作。
研究所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在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的带领下,学科以“基因、环境与健康”为主题,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九五”攻关和国家十五“863”、国家“973计划”、“十五攻关”和上海市重大课题120多项,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老年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医学遗传与胎儿医学、肿瘤的发病与防治研究以及衰老研究”等专业领域有较好的成绩。近年来,获得40多项国家和部、市级科技和医疗成果奖,申请到4000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资助。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着700多篇,主编与参编学术专着30部。
研究所硕士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攻读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省市级医院老年科或其它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