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为什么叫留学?
“留学”二字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明代徐光启的《西洋朝贡录》,该书记载:“复命而还,而其国遣使奉表,进方物,称臣纳贡。光启谓来使曰:‘尔主何人?’曰:‘我王之姓,似耶字;我王之名,似苏字。’‘尔国王为君主几时了?’‘记不知多少年数了。’” 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词——“外国”与“君主”。“国外”一词在古代中国是指中原王朝以外所有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统称,这些地区的国家普遍采用封建制度并且由一个君主或国王统治的国家称为“诸侯国”。显然,徐光启所谓的“外国”就是来自这个概念。至于第二个词“君”是表示一种政治称谓,只有中国和中东一些国家使用这种称呼,欧美各国一般将国王称作“King”或者“Royal”,所以当时中国人看到的外国人(欧美人)的国王与我们自己国家的国王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留学”这个词的意思了——到外国去,向外国君王学习他(她)们的学问和技术。当然,后来随着世界各个地区的民族逐渐被划分到一个个国家,“留学”的含义就慢慢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到别的国家去接受高等教育。不过,我国古代有些官宦人家把子弟送到海外去学习天文历算等玄学,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他们学习的知识被归类于“奇技淫巧”,这样的例子在明朝和清朝都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留学”概念比起现在可是丰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