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航道条件的?
“航道条件”一般是指影响船舶航行和水运工程建设的自然地理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水域和航道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其中,水域和航道地形包括水面线、岸线、地质构造与岩土地貌等;气象水文条件主要指气象要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以及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流向、底质等情况。 影响航道条件的因素很多且复杂,其中主要因素有:
1.天然地形 天然地形是江河湖泊等航道的基础,其形态结构直接影响着航道的基本面貌。天然地形的构成要素为:
2.河道横断面 在天然地形基础上,由于河水侵蚀、淤积、岸坡崩塌等综合作用形成的河道横断面形状称为河势。它反映了江河的冲淤变化及水流能量分布状态。
3.水位 水位是水介质中任意一点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它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量。水位的大小用绝对高度表示,其计量单位是米(m)。水位常用容量计量的水位称为水位差,以cm作为计量单位。
4.底质 航道内河底的物质组成称为底质。它是由河流输出的沉积物和海洋潮汐、波浪等外力作用带来的悬浮物堆积而成。
5.水流速度与水力状况 水流速度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具体断面的水量。它反映了水力资源的情况,是决定河道内工程施工技术与否的根本性指标。根据流量大小,水流可分为急流、缓流和中流;按流水对底质的冲击力可分为急流、涡旋流、混合流和中流。不同流速的水流具有不同的能量特征,对工程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水流特征进行防护设计。在考虑通航水流时还应结合船型参数加以分析。
6.泥沙 泥沙是土壤矿物质经过水冲刷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能够浮游在水面上的粘土粒子和粉砂颗粒称为泥沙。它们随水流迁移并沉积下来,对建筑物形成冲击,造成危害。研究航道中的泥沙问题,对保证水运建设与运行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