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福利是什么?
首先,香港没有所谓大陆的996或者007 每天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半才算一天标准工时 每周上五天半(实际周六会休半天),年假13天起步,病假、产假、失业补贴等等应有尽有 工资方面,虽然港岛寸土寸金,但低薪工作还是有很多,基本收入都不会比内地高太多;高薪职业非常多,投行、律师、医生、金融等收入轻松过百万甚至千万,当然,这些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 在香港任何合法的就业者都可以申请各种福利补贴,包括现金或实物发放、贷款及贷款利息减免、税收优惠等。 现金或实物发放包括节日红包、季度奖金、年终奖金以及免费食物券/购物卡等,额度一般取决于收入,高收入者获得的补助相对就较少;
贷款及贷款利息减免主要针对创业人士,无论是持有本地身份还是内地身份,只要来香港发展有创业计划并在正规途径下申请,即可获得相应的贷款优惠,其中贴息贷款最高额度可达200万港元;而税收优惠则针对企业而言,一般新成立的中小企业都会获得首年免税待遇。 除了个人可以获得补贴之外,在香港注册的企业也可以申请到高达20万的初创补贴,而且这个补贴不是一次性发放的,是分三年逐步发放的。
至于创业贷款方面,如果是在香港读学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毕业六个月内成立公司,就可以优先申请5-15万的创业贷款,免息,分期偿还,并且没有抵押。如果在港创业并成功申请了移民签证,还可以再申请额外的200万港元的企业融资! 对内地生来说,最难的不是申请补贴或贷款,而是能够找到合适的项目去创业。因为香港政府对创业者的资金使用是有要求的,必须是用于推进业务发展,而不是像内地的创业贷款一样用来做生活开支。
对于创业者最需要关注的点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潜力如何,竞争对手有哪些等方面。
香港自回归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香港政府也致力于建立一个“有为善治”的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济困、青年发展、地区服务、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福利政策和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作为一个由中产阶层占主导的城市型社会,它的福利制度既有东亚地区的特点,又具有欧美发达地区的特点,正成为一个“亦东亦西、不西不东”的“亚洲香港模式”。香港福利制度的建设经验对于内地的经济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可资借鉴之处。
为了帮助内地的读者更好地了解香港的福利制度,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2年10月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了“香港的福利”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刘利民在致辞中表示,中央编译出版社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个出版单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从制度和文化方面做些工作,去了解港、澳、台地区的制度和文化,增进内地与三地同胞的感情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为完善我们国家正在推动的社会管理创新和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谢富胜在会议发言中肯定了《香港的福利》一书对全面了解香港的福利制度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他同时指出,香港的福利制度建设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它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资本主义性质和香港特色,我们学习香港经验,也必须要认清香港与中国内地发展的差异性,要根据中国内地的实际来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和收入分配改革的良方,香港经验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是一种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
来自学界、媒体界的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座谈会上还就香港的住房制度和内地的住房制度的差异、香港的福利财政来源、粤港两地政府如何加强交流合作等具体问题,与香港社联的嘉宾进行了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