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均分怎么算?
我是2015年在港校读书的,现在毕业了,就我的记忆来谈一下均分的算法。 当时我们系里是有两个分数计算的公式的,一个是我所在的系公式(MATH),另一个是其他系的公式(CS)——因为我是跨院修读的。这里只谈 MATH 这一边的计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每年的分数计算方法都可能有变化,所以以下只是我当年的经历和经验所得,目前估计已经改变。
第一,专业成绩(GPA)的计算方法。我们的GPA是按四门必修课的成绩算出的加权平均值。例如:某学期有数学分析、代数、拓扑这些课,每门满分成绩都是100分,那么GPA=(100*3+100*3+100)/4=100。GPA的满分是4分。
第二,选修课程(EC)的计分方法。学校对选修课的学分是有要求的:必须选满一定数量的“核心学科”(CORE)或者“指定科目”(SPECIALITY)的课程方可毕业。但是选修课的学分是没有计入GPA的。每个专业的选修课不一样,但是所有学生的选修课都是一样的。具体多少学分能毕业我不记得了(好遥远……)。
第三,必修课程(MC)的计分方法。必修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实验课程。其中,专业课的分数是期末考试分数,实验课程的分数是期末试验报告的成绩。这两类课程都有对应的必修学分数,必须完成才算合格。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参加补考或者重修,取得好成绩。不过,即使通过了考试取得了高分,如果实验没有做好,也一样不能拿到高学分。平时实验的数据和分析都不能马虎。
第四,通识教育(GE)的计分方法。这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定数量(最少9个学分)的“核心学科”或“指定科目”的课程学习。这部分课程的学分计入 GPA 。 以上是针对 MATH 同学们的计分方式。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以上的规则计算最终成绩的。除了 GPA 和 EC 以外,其他的 MC 和 GE 科目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平均。
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和不同的成绩计算方式,是因为当年我和同学申请研究生时碰到的问题。由于本科所读的专业是 “跨学院选课制”,因此申请的研士生课程在录取时会遇到问题,需要增加额外的选修课来弥补本科专业与所申研究生专业之间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数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