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没有中国文化?
吕明最佳答案
有啊!怎么没有? 你知道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历史吗? 在澳大利亚最早定居的中国人是在1840年的时候,当时是英国殖民地,所以这些中国人是作为劳工过去建设澳大利亚的,他们主要做金矿开采和铁路修建的工作。因为中国当时比较落后,所以这些劳工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语言沟通能力有限。
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海外战争的缘故,澳政府限制华人移民,在20世纪初甚至出现了反华浪潮。 直到二战后,澳洲才再次开放,允许大量亚洲人移民进来。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华人移民。
现在的澳洲华人主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的新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这几十年来,澳洲华人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500万,接近本土人口的10%,成为澳洲除白人外最大的族群之一。
而且这一批华人是有文化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的还是带着全家一起来的,带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并不断的传承给下一代。 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澳洲很有名气,华人圈每年都举办各种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除了传统节日之外,很多华人会庆祝农历生日,因为农历生日才是属于中国人的生日呢。 还有筷子、中餐也绝对是澳洲最有特色的华人衍生品了。就算是最偏远的土著居民聚居地,也应该能找到中餐店或者卖筷子的商店。
还有就是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在澳洲中小学普及,有很多华人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中文,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把中文定为第二外语来学习。 所以你说澳洲有中国文化吗?当然有的是啦!
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干,也是中华民族之魂。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这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精髓。这种文化精神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一直流淌着,而且将永远流淌下去。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统一性的特点。
澳大利亚华人人口已超过百万,仅悉尼就有50万华人。他们有的是祖籍国中国的移民,有的是东南亚各国的华裔,还有在澳大利亚出生和入籍的华裔。他们当中既有从东南亚各国辗转至此的富商、学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从中国南方沿海偷渡和非法移民而来者。他们的来源国多,且族裔身份、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生活习性和语言文化水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还常常交织在一起,给他们族裔文化的自我认同造成困难。以他们为主体建成的当地华文媒体,既有香港人为主的《澳洲日报》和新加坡人为主的《今日澳洲报》,也有华人为主的《南华早报》和《星岛日报》等。以闽南语为主的福佬人和以广东四邑方言为主的客家人的语言文化差异非常大,文化认同难度很大,但他们以同文同种和共同的儒家文化心理素质为自豪,并通过不断融入主流社会来保持儒家文化特征。
儒家文化在澳大利亚华人中的主要承载体是学校与社会团体。当地华人先后开设过200所华文学校,仅悉尼就有60所,注册学生7776人。华文学校除开设中文课程外,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悉尼南岸“澳洲文化中心”的“汉学院”专门培养澳洲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才,他们还开展成人教育,如中华武术、书法、国画、围棋、珠算、中医药以及中华经典和儒学教材的选读课程,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澳洲文化”。
儒家文化在澳大利亚当地主流社会日益扎根,主要凭借华侨华人的“文化同化”和主流社会的“本土化适应”两大文化交融渠道。1987年,澳洲“儒家论坛社”创立,并与马来西亚吉隆坡“马六甲书院”、台湾“鹅湖月刊”社和广州“岭南孔教学院”联手,开展国际儒学交流与合作。2011年9月,在堪培拉和悉尼正式成立“澳洲华人儒学会”,该会的宗旨是弘扬和传播儒学,加强澳洲与其他国家华人儒学之间联系与互动,推动澳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该会成立当天,举行“澳洲华人儒学会孔子讲坛”第一讲,主题是“儒学与澳洲华人华人社会”,并随后开展了儒学知识普及与儒学研究活动。
1988年和2004年,在“澳洲中国电影电视展”和“中国电影节”中先后有154部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影视片在澳洲公映。1983-1991年,中澳两国互派留学生2020人赴对方国学习。从中国派往澳洲的留学生中学习社会科学与艺术专业的分别占73.6%和11.4%。1991年,澳大利亚6个大学开设了11种关于中国文化的学士和硕士课程,10所大学有800名以上学生在学习汉语。澳大利亚华人从1973-2002年共创办19家中文报刊,其中《澳洲日报》和《澳洲星岛日报》发行量超过5万份、《南华早报》发行量为4万份等,经常在头版刊登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形势的信息,为当地主流社会介绍儒家文化。
1993年,在“世界大同与未来走向”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国际研讨会上,儒家文化再次成为该会的热门话题。随后,中澳两国政府签署了28种教育、文化与科技方面的合作协议与备忘录,商定在澳大利亚建设12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和11个孔子学院,传播和研究中华文化。
儒家文化在澳洲的传播也存在许多困难,当地华人人数和比重不大;种族歧视与排外主义盛行;当地华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内部文化认同度较低;华人社区缺乏有影响的文化传播载体和人才,以至澳洲主流社会对儒家文化认同度不高,接受难度很大。当地华人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同化作用,一些年轻人对儒家文化缺乏认同感和传扬精神动力。
儒家文化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将处于“孤岛文化”状态,还主要局限于华人聚集区和传播圈。主流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本土